2014年7月25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启动“四库一平台”的建设,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通过政府机关各部门兼容并取、信息互通后,该管理平台日臻完善,对建筑施工业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大。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规则,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熟悉规则,早谋划,变不利为有利,使我们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占得先机。
“四库一平台”,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发布平台,包括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四库互联互通,以身份证可以查人员,以单位名称可查人员,以人员也可查单位。其作用是解决数据多头采集、重复录用、真实性核实、项目数据缺失、诚信信息难以采集、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脱离、“市场与现场”两场无法联动等问题。现在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联动线及动态性。“四库一平台”管理体系的建立,对
我公司在生产经营及市场竞争中有哪些影响呢?
一是对资质申请的影响,建筑企业资质的考核指标包括:企业资产、技术设备、企业主要人员、企业代表工程业绩等四个部分,其核心是人员及业绩。企业申请资质需要个人资质证书,例如一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需要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9人。还有对8大员、技能人员的持证人数的要求也很严格。“四库一平台”与人社部的社保系统联网后,社保信息是作为真实工作单位的唯一依据,注册建造师的真实所在单位通过社保信息查询将一目了然。
二是对工程项目投标的影响,工程项目投标一般都会在投标文件中对项目经理做详细介绍和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个人身份证、建造师证、安全B证、学历证书、社保证明、工程业绩等。还有企业上缴利税、营业收入、企业诚信等基本信息也可查询,企业信息将更加透明。
三是对企业资质挂靠的影响,建筑业资质挂靠,工程层层转包现象普遍存在,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与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重大工程建设的现象不少见,而挂靠是建筑质量不合格、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源头之一,“四库一平台”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四是资质维护成本将大增,按照“四库一平台”基本要求,企业日常维护企业资质,必须保有一支拥有各类资格证书的人才队伍,这样必然导致资质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目前,我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持证人数少,多数为一人多证,证书利用率低;专业分配不均,多为建筑工程类专业,对公司下一步资质拓展需求不利;各分公司分配不均,有的分公司持证人员连一个项目备案要求人数都达不到;最主要的还是公司职工社保问题。面对以上几方面的影响与公司的不利条件,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司现有人才
相关部门要加强人才、证书管理,建立人才数据库,充分利用,防止人才资源浪费。
二、对职工进行分类管理、做好职业规划
长江公司现有职工是由局属各单位整合而来,人员状况比较复杂,人事关系、户籍、工作地、居住地、社保关系、公积金、原工资待遇等情况各异。目前正式职工、长期合同职工占绝对多数,是主流、中坚力量,各种薪酬、福利待遇足额到位,基本没有用工风险,人员名册信息真实完备。对此类人员需要做的是,根据职工本人年龄、学历、岗位、兴趣及工作态度重新进行职业规划,再学习、再培训,鼓励挖掘其潜力。
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分配等机制进行激励、引导,持证上岗
通过培训、企校合作、自学考试等各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公司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制度,要求所有岗位需持证上岗,无证者在岗位竞聘或晋升中将不再考虑;在全公司中执行统一标准的资格证书补贴,鼓励、引导职工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四、社会保险管理
由于局事业编制人员参加江苏省级养老保险工作没有完成,企事业养老制度还没有统一,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这对我公司资质升级、拓展、年审及招投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可做一下几点:1、到省级养老保险机关开证明材料;2、对部分关键人员重复缴纳社保;3、对公司内现有企业合同人员进行劳动合同变更,以长江公司名义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4、以长江公司名义引进所需人才。
五、薪酬福利倾斜,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一个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关键靠人才,有了人才不会利用也不行,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呢?首先,在全公司范围内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在薪酬、福利待遇上要有所倾斜;其次,公司有关部门要派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以防人才浪费。